党群工作
党群工作
首页 / 党群工作 / 正文
社区办党支部参观涪陵816核工业基地
作者:刘明贤 来源:社区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19年06月25日 点击数:

根据重庆大学党委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,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,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,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质量提升,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‘七·一’系列主题教育活动”的相关要求,结合社区办工作的实际情况,社区办党支部与会议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组织支部党员前往涪陵,参观“816”核工业基地。

上世纪60年代,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,为了保卫国家安全,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,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。在靠山、分散、隐蔽的地区,组建军工国防工程。1966年,解放军8342部队的特种工程兵“空降”涪陵区白涛镇的深山内,怀着建设祖国,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,用艰辛、汗水、青春、热血,乃至生命,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地下核工程建设。这座被誉为“洞里三峡”、“地下长城”的816核洞,总长约20余公里,工程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,兼顾生产和发电两大功用。为了战备需要,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级TNT当量炸弹爆炸冲击,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。816核洞内最大洞室为反应堆主厂房,核反应堆大厅上下高达79.6米,相当于20多层楼房那么高,是目前已知的“世界第一人工洞体”,让人叹为观止。

时间的车轮翻转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世界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判断: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。“816”核工业基地也完成了它的使命,开始走上了转型之路,这个“世界最大的人工巨洞”,凝聚着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艰苦奋斗、知难而进“816精神”,铸就了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“教科书”。

参观结束后,大家深深地感受到,“816”时代虽然离我们渐行渐远,但“816”作为共和国“三线建设”的历史记忆,既是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再现,又是几代人挥洒热血保家卫国的青春写照。当下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美好的生活,而在繁荣的背后,是几代人的忘我牺牲。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,要以“三线建设者”为榜样,在祖国需要的时候,唯有“义无反顾”四个字!在工作中,要发扬“三线建设人”艰苦奋斗,不怕牺牲,甘愿奉献的精神,用实际行动,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基石。